- Yvonne Yuan
关于声音
最近阅读了一些和声音以及声音艺术相关的书籍。给我影响最大的是Murray Schafer的The Tuning of the World. 所以想聊聊声音的艺术性。
维基百科把声音定义为:由振动产生的声波,通过介质传播,并能被人或动物的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。 我不是一个物理学家,所以对它的物理属性只有很有限的了解。但有了这样的前提,我想以自己的主观感受以及从音乐的角度来聊聊声音。我会先从无声谈起。
John Cage说,他觉得这个世界不存在真正的寂静无声。就算你进入一个与所有声音隔绝的房间,你还是能听到两个声音,一高一低。一个是心脏在跳动,一个是神经系统的正在运作。由此看来,死亡也许是唯一一个接近寂静的体验。然而,在西方宗教哲学中,上帝和人类的沟通是通过声音的,也就是说,如果你是一个虔诚的教徒,即使死亡,也不能带走声音。
另一种接近无声的情况发生在夜晚。尽管四周一切寂静,我们仍然感知到风引起空气的震动。仍然听到树叶沙沙响,以及蝉鸣和猫头鹰的叫声。我们依然无法制造一个完全的寂静。但这样相对白天的寂静,Schaffer把它定义成hi-fi的声音环境。
我们所熟知的hi-fi以及lo-fi,实际上是偏好声音信号和噪声的比例(favorable signal to noise ratio)。它们不仅可以运用到音乐里,也可以运用到声音里。
在深夜,四周的环境音很微弱,如果这时候蝉鸣响起,我们就会不自觉地把注意力放在蝉鸣上面,而这时候的声音环境可以被比拟成hi-fi环境。同理,在白天的时候,当交通的声音,人们的谈话声,风声,电器声一层层的重叠,人们很难找到到底该听什么,以及声音的主角是什么。所以白天的城市环境音更像是一个lo-fi环境。
我很喜欢Schafer在书里的一个说法。他说,白天的声音是平面化的,无数个层次的声音并列播放,因此,声音失去了它的空间属性。而夜晚的声音是立体的。Foreground和background,远和近变得非常明显。我觉得这个说法在orchestration上给我很大的启发。
就好像,在影像里。独独拍一朵花,一只鸟,和拍一整个花田,一整个鸟群的差别。
声音,音乐,和简单波形
我们所定义的传统意义的音乐通常有独一无二的频率,也就是音高。不同时期的调音传统不同,但我们现在熟知的A4是440Hz。通过现在最常用的调音法,Equal temperament,每一个八度都可以看成是一个log函数。一个八度被切为12个半音,这12个半音平均分布在八度之内。传统的乐器同时因为共振,会产生泛音。
而声音,有更加广阔的频率定义。我把它分为环境音,乐音,以及简单波形。
环境音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白噪音。白噪音是声音在人耳所能听到的20Hz到20kHz中的平均分布。 粉噪音是更符合人耳需求的不平均分布,频率越高,分贝递减。而我们生活中听到的其他环境音,也大多达不到乐器所能制造的高纯度频率声音,而更像是一条频率带。比如海浪的声音,树摇晃的声音,动物叫的声音。(但bird singing有很高的频率纯度。(That's why we call it "singing".)
工业革命之后,我们听到更多机械相关的声音,Schafer认为,工业所产生的声音很多都具有drone的属性,是持续的,没有开始也没有衰减。比如,空调的声音,变压器的嗡嗡声, 甚至电脑cpu风扇的声音。这些环境音其实是我们日常所知道的城市声音里的很大组成部分。
除了环境音和乐音,声音还包含一些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声音。他们甚至比乐器的声音更加的纯粹。他们就是电子合成器的最小声波单位。比如Sine wave,Saw wave,Rect wave这些。他们由于波形的不同,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。 比起乐器,他们不涉及额外的物理震动,所以甚至没有泛音。但通过把简单波形的声波互相结合,电子音乐的复杂波形被创造出来。我有时候觉得,做电子音乐并不仅仅是创造音乐,而是创造乐器本身,创造新的音色,通过envolope,vibrato以及其他更多的因素。
现在讲讲环境音和音乐。对我来说,环境音和音乐最大的不同是它所带有的context。当我们听到风声,我们不仅仅感知到声音,同时这个声音也唤起我们对风的记忆。当我们听到人声,这更不仅仅是声音,我们会更注意声音所携带的信息。如果把环境音不加过多的修饰放进音乐里,音乐就摆脱了absolute music的属性。而更像是古典音乐中所称的programmatic music。 但如果,环境音采样里的信息并不是你所追求的,那么它的音色,它更宽的频率带,会让你获得更有趣的声音本身。甚至很多作曲家音乐人并没有真的使用乐器之外的声音,但被非音乐性的声音所inspire。这样的例子我能想到的有Stockhausen,John Cage, Pauline Oliveros, Penderecki,Messiaen还有很有名的musique concrète。
(其实我仔细想了想,每一个作曲家音乐人应该都有被他所在时代的其他声音所影响。甚至到更早期的haydn。Schafer提到,20世纪以后交响乐团对打击乐这样non-pitched instruments的重视,甚至流行音乐对beats的狂热可能来自我们所在的时代的声音环境的影响。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。)
我常常觉得,人们大多通过视觉来获得信息。这让听觉成为一个更加浪漫化的感觉系统。因为在我们听音乐的过程中,我们不会去想,这听起来像什么,这给我们什么样的现实信息。我觉得,现代音乐,试图让人们在听音乐之外的声音时,也保有那一份浪漫滤镜。